智慧   創造   價值       知識   成就  未來

精準服務企業 “貸”動實體經濟

       以14件專利獲得500萬元銀行貸款、以1件商標貸得150萬元、知識產權海外糾紛保險落地……近年來,這樣的消息屢見不鮮,“知識產權金融”這壹關鍵詞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2022年全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首次突破4000億元,連續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惠及企業2.6萬家,其中70.5%為中小微企業。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為2.8萬家企業的4.6萬件專利、商標、地理標誌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提供了超過1100億元的保險保障。


       知識產權金融發展勢頭的突飛猛進,離不開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實踐的厚積薄發。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辦公廳聯合發布首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保險典型案例,壹批新舉措新產品新模式在這些案例中壹壹呈現。


有需求,融資哪裏找?


       在創新創業熱潮下,壹批輕資產、重研發、多專利企業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需求日益迫切,需求和服務的對接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在創新主體中逐漸得到普及推廣。


       江蘇省深入開展“百億融資行動”打造知識產權金融生態,江蘇省知識產權局自2018年起每年牽頭組織開展“萬企融資需求調研”,在全省範圍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為重點,詳細了解1萬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並及時分類分發給銀行,提供差異化服務。廣西壯族自治區創設“桂惠貸—知識產權質押貸”,建立區市聯動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實行名單制管理,重點支持國家、自治區知識產權示範優勢企業等市場主體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浙江省臺州市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壹站式”服務,在全市60余個銀行網點成立知識產權質押金融服務站,知識產權服務專員和銀行客戶經理全程上門服務,實現銀行送貸上門,企業“壹次不用跑”,1天內即完成放款。


評估難,風險誰承擔?


      知識產權的價值如何評估、融資風險如何管控等問題,壹度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實踐中遇到的“堵點”。多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會同金融機構孜孜不倦尋求解決方案。


        湖南省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湖南自貿區嶽陽片區知識產權部門推動設立總規模為65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金,委托湖南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市場化運營,建立起“誰參與、誰受益、誰擔責”的風險分擔機制。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推出“風險共擔機制+設立專營機構+創新評估方式+清單式靶向營銷”的知識產權金融模式,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財政風險補償、貸款貼息及保費補貼等機制。中國建設銀行東莞分行率先提出“科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將知識產權作為核心指標,對企業的專利數量、結構、技術含量等32個指標進行綜合測評分級,並將評價結果應用於信貸審批中。


維權貴,如何降成本?


     知識產權維權周期長、成本高是很多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困擾,知識產權保險讓其更加敢於維權。近年來,知識產權保險的服務和種類不斷創新,日趨多樣。


      北京市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通過保費補貼的方式,為北京市制造業單項**企業和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提供包括專利執行保險、專利被侵權損失保險在內的綜合性知識產權風險保障。浙江省開展知識產權保險創新試點改革,設立浙江省知識產權保險創新支持中心,上線“知識產權保險專區”平臺,創新推出PCT國際專利、海牙工業品外觀設計、馬德裏商標等多款行業領先的保險產品,涵蓋申請費用補償、被侵權損失及侵權責任、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商業秘密保護等全鏈條風險保障。廣州開發區圍繞海外知識產權糾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企業海外維權支持力度,推出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提升企業海外糾紛風險應對能力。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活力的源頭、是創新發展的苗圃。近年來,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從質押融資、保險、產業基金到證券化等都快速發展,各種創新產品也彼此啟發、相互促進,在‘穩經濟’的同時,引導企業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更加重視創新發展。”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劉海波表示,知識產權金融的蓬勃發展說明我國在政策推動下,對創新的支持力度進壹步加大,期待知識產權金融越來越主動發揮自身特長,貼近創新,朝著科技、經濟和金融三位壹體方向不斷發展前行。

網   址:www.hkipab.com 郵   箱:hkwipx@163.com
電   話:400-181-9882